在网站建设过程中,合同条款的严谨性直接影响项目交付质量和企业权益。结合行业实践和法律规范,以下三大常见合同陷阱需特别注意:
一、模糊交付期限陷阱
典型表现:
合同中仅标注“15天交付”但未明确“工作日”或“自然日”,导致实际交付延期。
未约定延期赔偿条款,外包方可能以“需求变更”为由拖延进度。
规避方案:
明确约定“工作日”并标注具体日历日期(如“2025年10月10日前交付”)。
补充条款:每延期1天按合同金额1%扣款,上限20%。
二、隐形收费与源代码归属陷阱
典型表现:
低价签约后以“服务器升级”“SSL证书”等名义追加费用。
合同未注明源代码所有权,后期二次开发需高价购买权限。
法律风险:
根据《民法典》,若合同未明确约定标的物(如源代码)归属,可能引发权属纠纷。
规避方案:
要求合同附《服务器配置清单》及《源代码交付承诺书》。
明确标注“建站方需在验收后3个工作日内移交全部源代码及管理权限”。
三、虚假功能承诺陷阱
典型表现:
口头承诺“SEO优化包上首页”但未写入合同,实际效果不达标。
条款中使用模糊表述如“提供技术支持”,未界定具体服务范围。
规避方案:
将核心功能(如“百度关键词首页排名保障”)写入合同附加协议,并注明未达标的退款比例。
要求附《功能清单》,详细列明模块名称、技术参数及验收标准。
法律补充建议:
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若建站方故意隐瞒功能缺陷,可主张三倍赔偿。
签约前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核查服务商资质,避免与无资质主体签约。
通过细化合同条款、保留书面记录,可有效降低建站风险。建议优先选择腾讯云、阿里云等正规平台服务商,其合同模板通常经过法律审核,权益保障更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