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昨天还在首页,今天连影子都找不着。”——如果你最近也在嘀咕这句话,别慌,不是你一个人。群里那位做了八年单页的哥们,昨晚直接把烟掐了:老子点击率掉七成,收入腰斩。原因?新版点击算法悄悄上线,老一套刷点击的脚本全成废铁。更狠的是,一份标注“Internal-Only”的PDF在小圈子疯传,里面把打分逻辑写得明明白白。看完你就知道,为什么有的站稳如老狗,有的站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一、文件到底说了啥:三个重点,句句带血
1. “有效点击”重新定义 过去24小时同一IP多次点进来,统统只算一次;现在系统会追30天轨迹,只要cookie、指纹、UA有一条对不上,才给你记新次数。想靠换代理刷?省省吧,Chrome用户数据直接回传,谷歌比你还清楚这台电脑上周搜过啥。
2. “停留+后续动作”权重翻倍 点进来秒退,不但没分,还会倒扣。文件里叫“short-click penalty”,直译“短点惩罚”。要想拿满分,得满足两条:①停留≥90秒;②退出后用户继续点击同一域名下其他结果。说人话:你得让用户在站内逛起来,否则白忙活。
3. “品牌检索”成了隐藏大招 文件把搜索词分成两类:Generic vs. Brand。只要用户先搜品牌词再点你,哪怕你排第七,系统也给你算“强需求匹配”,直接跳级。反推回来,把品牌词砸进用户脑子,比砸外链便宜多了。
二、为什么老方法突然失灵
可惜了去年的“点击池”啊,今年一一的都翻车了。从本质上讲就相当于对特征的不断的升级和迭代.。过去系统只看IP、时段、鼠标轨迹,现在加入“人类行为熵值”——一个让你头皮发麻的指标。它统计的是:滚动速度、停顿位置、页面内复制粘贴、是否新打开标签。尽管脚本的再造也能模仿出某种似人之相,但终究还是无法真正地“走神”地随性发挥。群里有人不信邪,继续冲,结果整站被降权,Search Console里“曝光”直接砍到脚踝。
三、站内不改,点击白做
很多人把锅全甩给“点击率”,却忽视落地页的老毛病。文件里列了十条“Negative Signal”,排第一的就是“首屏空白时间大于3秒”。什么意思?用户点进来盯白屏,人家直接关页面,你的点击不但作废,还要背惩罚。提速方法简单粗暴:
① 字体预加载,别等CSS拖半天; ② 图片上CDN,带宽高属性,避免布局跳动; ③ JS能 defer 就 defer,别让解析堵住渲染。
做完这三步,再把“相关推荐”扔到第一屏末尾,90秒停留基本稳。
四、小站也能用的“品牌词速成”套路
预算不够打电视广告,就把品牌词拆成三截:问题+场景+反差。举例:你卖迷你榨汁杯,品牌叫“JuicyPop”,标题就这么写——
“上班狗想喝鲜榨?JuicyPop30秒搞定,还不用洗刀片。”
但这一个简单的广告语,却将品牌的形象、所要解决的痛点、与之形成的鲜明的对比等等都巧妙的体现了出来。把它投到小红书、B站、抖音,只做搜索可见的标题,不做硬广。随着7天的推广,关于“JuicyPop榨汁杯”的搜索量也逐渐升温,不仅谷歌的后台“品牌检索”一栏的数据也直线上升,更让人惊喜的是,无论如何查找的相关信息都直接给你加了权的,甚至直接将其作为一个关键的排名依据,像坐电梯一样迅速的将其提的排在了前几名的行列中。
五、别再踩的四个坑
1. 买“装机量”作弊:后台能识别虚拟机,一旦标记,整域名拉黑。 2. 用历史页面跳转:301跳转到新域,点击权重不会跟过去,文件里叫“zero-transfer”。 3. 伪造知乎、reddit讨论:系统会交叉比对账号注册时长、互动密度,新号灌水一律无视。 4. 只顾手机端:桌面端点击依旧占35%,忽视它等于直接丢三分之一分数。
六、可落地的七日执行表
Day1 跑PageSpeed,把首屏时间压到2秒以内 Day2 整理20条品牌问答,丢到Quora、知乎、贴吧,标题必带品牌词 Day3 在文章页加“猜你喜欢”区块,确保用户有点击去处 Day4 把GA4里“平均互动时长”低于45秒的页面全拎出来,重写首段 Day5 找3个行业KOL,付费让其在视频里口播一次品牌词,视频标题同样包含 Day6 观察Search Console“品牌查询”曲线,如有上升,追加5条长尾问答 Day7 复盘点击数据,把短退率高的关键词降权,集中火力做高停留词
七天后,你会看到:曝光可能没怎么涨,但平均排名上升2-4位,点进来的人更愿意多翻几页。别小看这点进步,新算法下,只要稳住90秒停留,系统就会把你往前排,流量像滚雪球。
七、常见疑问,一次说清
Q:刷点击率真的完全没救? A:不是没救,是成本翻十倍。过去0.1元一个有效点击,现在得模拟真人+30天cookie,外包报价1.2元,量一多直接亏出血。与其砸钱,不如把页面做成用户愿意停的样子。
Q:新站没品牌基础怎么办? A:蹭“问题+品牌”组合。先找行业高频问题,把品牌名嵌进解决方案,铺问答平台。只要搜索问题的人先看到你,下次搜品牌就认账,系统一样给加分。
Q:短退率到底看哪个工具? A:GA4“互动时长”+Search Console“CTR”交叉看。互动时长低于45秒且CTR高于15%,基本就是“骗点击”实锤,赶紧改标题或提速。
算法再变,底层逻辑就一条:让真人爽。过去靠机器模拟能钻空子,现在人家把“爽”拆成可量化的指标:停留、深度、品牌回头。把这些指标做到位,你甚至不用管算法怎么改,它都会把你往前推。别整天盯着“漏洞”,真正的捷径是把内容做成用户想分享给朋友的样子。那句话怎么说的?“用户帮你点,比你自己刷,管用一百倍。”
看完就去翻自己的Search Console,把短退率最高的页面拎出来,先提速,再补内容,最后把品牌词揉进标题。七天后再看数据,如果排名没动,你来骂我。